重庆孕育百科
试管婴儿

杜南发:墨海书馆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常见问题>正文
2020-09-06 05:57:28

晚清中国,活字版印刷机还是很新鲜的玩意儿,用牛拉动印刷机,更是前所未见。

1847年,19岁的苏州秀才王韬,到上海探望在墨海书馆工作的父亲王昌桂,看见了一幕牛拉印刷机的奇景。

晚清中国,活字版印刷机还是很新鲜的玩意儿,用牛拉动印刷机,更是前所未见。

他立刻记录下了“车床以牛曳之”的情景,描写设在屋内的印刷机铜齿轮,如何以皮带从墙洞衔接屋外的动力轴,再由牛拉曳旋转,皮带连结的印刷机就“旋转如飞”了。

这位后来以“长毛状元”绰号闻名的年轻书生王韬,一年后也进入这里工作,开始他一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事业。

上海的新式印刷,就是从墨海书馆开始,这家设于今天上海福州路附近的印书馆,1843年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创建,出版不少中文书籍,引进西方政治及科学理论,对晚清文化启蒙影响甚大,但其主要目的还是翻译出版宗教书籍,以助传教。

虽然麦都思等传教士都懂中文,但译文却不免佶屈聱牙,需要聘请多位中文助手润色文字,称为“秉笔华士”,秀才王韬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,他协助润饰的译书包括中文《圣经》,被英国圣经公会采纳为海外标准本,成为在中国***的《圣经》译本,影响深远。

麦都思、墨海书馆、王韬,说来都和新加坡有些关系,“牵线”者是一位印刷技工邱天生。

麦都思早年被英国教会派来马六甲,再前往巴达维亚(雅加达)传教,开办印刷所,还在巴达维亚建立一个孤儿收容所,也曾到新加坡传教。

**战争一结束,伦敦教会即命在印度尼西亚的麦都思收拾一切,北上中国,成为第一个到上海的外国传教士,并以印度尼西亚带去的印刷机,迅速创建墨海书馆,出书传教。

北上前,他特别挑选两名年轻技工,随他带着印刷机具,从印度尼西亚乘船北上。

这两名年轻人是华人邱天生及荷兰人费斯保,他们也因此成为上海最早的两名近代印刷技术工匠。

两人都是孤儿,都在麦都思创办的孤儿院成长和读书,并进入他的印刷所当学徒。邱天生是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,麦都思曾说邱的英语相当好,技术娴熟,很快就成为他的得力助手。

邱天生最为人所知的事迹,是在1850和1851年,两度被麦都思派往开封,长途跋涉,探访传闻中当地的犹太人后裔,经英文报章大幅报道,加上邱天生以英文撰写的行程日记也公开出版,使他的名字和中国犹太人历史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。

王韬在墨海书馆和邱天生是同事,王韬《蘅华馆日记》有“至天生家赴宴,因伊生子弥月也,是日锣鼓喧嚣,宾朋毕至……”的记载,说的就是咸丰五年(1855年)他到邱家喝满月酒的情形。

12年后,邱天生又出现在王韬笔下,这次两人见面的地点,就在新加坡。

就在王韬到邱家喝满月酒后一年,麦都思回返英国,墨海书馆业务开始走下坡,1866年结束,相信邱天生即在此时携带全家,回南洋到新加坡安居。

相隔一年,1867年,王韬就从* *来到新加坡,过境准备前往欧洲。

他晚年出版的《漫游随录》书中记载这次海外重逢,描写生动有趣,原文为半文言,以白话文摘要略译如下:

“(宋佛俭)告诉我老友邱天生也住在这里,前往拜访,他的妻女全家人都在,两个女儿都穿马来式的纱笼围裙和木屐,见到我还会说上海话。海外惊喜相逢,大家都很高兴。邱大嫂会煮上海菜,杀鸡炒菜做饭招待,美味佳肴,让我饱餐一顿家乡风味。当晚还留我过夜,居处三间新房屋,是他用上海工作的积蓄兴建。

北京家恩德运供卵“次日一早,天生父子要为我到市区买菜,我问是否可以同去看看,他说好,大家就一起坐车去。市区有酒楼茶室,好像广东街头,食客茶友很多。有许多潮州妇女,但衣着又和广州街头不同。……这里谋生容易,一套衣服就可以过一年。”

他以大段文字记述本地的地理风情,及对华人生活的一些感想,还说本地盛产鹦鹉,他买了两只,一白一绿,带回船上,不料第二天稍一疏忽,全飞走了。

试管促排费用_1

可惜有关邱天生在新加坡的记录很少,以其熟练的印刷专长及与教会的关系,相信对新加坡早期的印务业务,也会有一些贡献吧。

<!--pagebreak-->

上一篇:吃什么能促排卵 段青春:果酒

下一篇:小提琴制作师王韶军拉制教调琴难舍

试管百科

试管技术